遣悲懷·其三
作者:元稹
原文
閒坐悲君亦自悲,百年都是幾多時。
鄧攸無子尋知命,潘岳悼亡猶費詞。
同穴窅冥何所望,他生緣會更難期。
惟將終夜常開眼,報答平生未展眉。
注釋
百年都是幾多時:一作“百年多是幾多時”。人生百年,又有多長時間呢。 鄧攸無子尋知命:晉鄧攸,字伯道,官河東太守,戰亂中舍子保侄,後終無子,時人乃有“天道無知,使伯道無兒”之語。尋知命:即將到知命之年。作者於五十歲時,始由繼室裴氏生一子,名道護。尋:隨即。知命,指五十歲。 潘岳悼亡猶費詞:晉潘岳,字安仁,妻死,作《悼亡》詩三首,爲世傳誦。猶費詞:意謂潘岳即使寫了那麼悲痛的詩,對死者也等於白說。實是說自己。 同穴窅冥何所望:意謂死後縱合葬一處,但洞穴窅冥,也難望哀情相通。同穴:指夫妻合葬。
譯文
【譯文】 閒坐時我常常悲悼你,也常常自悲;縱使人生能活百年,仍然恰如一寐。 鄧攸終身無子,難道不是命運安排?潘岳悼詩寫得再好,也是心機枉費! 即使死後合葬,地府冥冥有何指望;要想來世再結良緣,更是虛妄難期。 我只有終夜睜着雙眼,長遠懷念你;以報答你終身清苦,從未喜笑開眉!
賞析
【賞析】 這是一首自傷身世不幸的詩。它運用典故,抒發無子喪偶之悲,進而以長鰥來報答妻子生前悽苦相聚之恩,聊以自慰,真有“無可奈何花落去”之感。其情癡,其語摯,吟來催人淚下。情之深、愛之切、思之強、痛之烈。怎麼能不令人動容?讀了這三首元稹寫給自己以故愛妻的詩後非常感動,不由自主的去想元稹的妻子是什麼的女子呢?怎麼有這麼大的魅力讓元稹如此這般的想她?……“顧我無衣搜藎篋,泥他沽酒拔金簪。野蔬充膳甘長藿,落葉添薪仰古槐。”這樣的女子,這樣的妻子怎麼能不令元稹珍愛呢?“貧賤夫妻百事哀”說出了天下許多貧賤夫妻的共同心聲,“唯將終夜長開眼,報答平生未展眉。”可惜這樣的妻子和元稹同苦七年而卻未能等到能同甘的那一天,難怪元稹如此悲傷思戀她……全詩可謂言淺意深,如平常的語言,像是元稹在和妻子說心裏話,敘述自己思念的心聲。沒有強烈的抒情,但正是這種平淡的述說心聲卻更加感人致深,給人與強烈的震撼…… “閒坐悲君亦自悲”,承上啓下。以“悲君”總括上兩首,以“自悲”引出下文。由妻子的早逝,想到了人壽的有限。人生百年,也沒有多長時間。詩中引用了鄧攸、潘岳兩個典故。鄧攸心地如此善良,卻終身無子,這就是命運的安排。潘岳《悼亡詩》寫得再好,對於死者來說,也沒有什麼意義,等於白費筆墨。詩人以鄧攸、潘岳自喻,故作達觀無謂之詞,卻透露出無子、喪妻的深沉悲哀。接着從絕望中轉出希望來,寄希望於死後夫婦同葬和來生再作夫妻。但是,再冷靜思量:這僅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幻想,更是難以指望的,因而更爲絕望:死者已矣,過去的一切永遠無法補償了!詩情愈轉愈悲,不能自已,最後逼出一個無可奈何的辦法:“惟將終夜長開眼,報答平生未展眉。”詩人彷彿在對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跡:我將永遠永遠地想着你,要以終夜“開眼”來報答你的“平生未展眉”。真是癡情纏綿,哀痛欲絕。 《遣悲懷》第三首詩是悼亡詩中最重要的部分。通過“鄧攸無子尋知命,潘岳悼亡猶費詞。同穴窅冥和所望,他生緣會更難期。”四句充分表現出詩人在回憶和悼念亡妻之後的冷靜思考,得出與妻子“他生緣會”無望的結論,表現元稹不信命運和鬼神的唯物主義思想,也反證了第二首中的“也曾因夢送錢財”,不是出於迷信,而是出於夫妻情深。第三首詩是“悼亡”詩的核心和靈魂。“惟將終夜長開眼,報答平生未展眉”兩句,是詩人遵從風俗,在妻子歸葬祖塋之夜,長夜無眠,表示對亡妻的悼念和報答。決不是像有人說的那樣,是詩人表示終生不再娶,並以此報答亡妻。這樣一來,對後來元稹和薛濤的戀情,以及續絃裴氏就可以理解了。還有人根據“鄧攸無子尋知命”句,得出元稹無子一說,則更是大相徑庭,韓愈在《監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韋氏夫人墓誌銘》中記載韋氏“生五子,一女”,可見韋氏爲元稹生有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。這也可以從元稹元和六年(811年)春寫的另外悼念韋氏的八首絕句中得到印證:“我隨楚澤波中梗,君作咸陽泉下泥。百事無心值寒食,身將稚女帳前啼”,“童稚癡狂撩亂走,繡球花仗滿堂前。病身一到繐帷下,還向臨階背日眠”,由詩中可見,詩人不僅有子,而且還有一幼女。至於詩人後來寫的《離思》:“曾經滄海難爲水,除卻巫山不是雲。取次花叢懶回顧,半緣修道半緣君。”那則應該是爲他與女詩人薛濤的戀情所作,與悼亡妻子根本無關了。這就是我對元稹“悼亡”詩《遣悲懷》的理解,寫出來供朋友一笑。我這裏說的是學習唐詩,如果只是一般性的讀讀,那隻要選一種合適的版本,讀的時候遇到不懂的地方,再看看註釋就夠了,未必要下這樣的大的功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