← 返回首頁

漢江臨眺

作者:王維

原文

楚塞三湘接,荊門九派通。

江流天地外,山色有無中。

郡邑浮前浦,波瀾動遠空。

襄陽好風日,留醉與山翁。

注釋

漢江臨眺:漢江:即漢水,流經陝西漢中,安康,湖北襄陽,漢川,在武漢市流入長江。臨眺,登高遠望。詩題也有人認爲應該是《漢江臨泛》,臨泛:臨流泛舟。 楚塞:楚地疆界。戰國時這一帶本爲楚地。 三湘:灕湘,蒸湘,瀟湘的總稱。 荊門:山名,荊門山,在今湖北宜都縣西北的長江南岸,戰國時爲楚之西塞。 九派:九條支流,長江至潯陽分爲九支。這裏指江西九江。派:江、河的支流。 浦:水邊。 好風日:風景天氣好。 山翁:指山簡,晉代竹林七賢之一山濤的幼子,西晉將領,鎮守襄陽,有政績,好酒,每飲必醉。這裏借指襄陽地方官。

譯文

【譯文】 漢水流經楚塞,又接連折入三湘;荊門匯合九派支流,與長江相通。 漢水浩瀚,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;山色朦朦朧朧,遠在虛無漂緲中。 沿江的郡邑,恰似浮在水面之上;水天相接的邊際,波濤激盪滾動。 襄陽的風景,確實叫人陶醉讚歎;我願留在此地,陪伴常醉的山翁。

賞析

【賞析】 這首五言律詩,氣勢雄偉,意境開闊,描繪出漢江的寬廣,遠山的迷濛。展現了漢江壯麗浩渺的景色。 “楚塞三湘接,荊門九派通”寫漢水雄渾壯闊的景色,由楚入湘,與長江九派匯合。詩雖未點明漢江,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漢江橫臥楚塞而接“三湘”、通“九派”的浩渺水勢。爲全詩渲染氣氛。 “江流天地外,山色有無中”前句寫出江水的流長邈遠,後句又以蒼茫山色烘托出江勢的浩瀚空闊。。首聯寫衆水交流,密不間發,此聯開闊空白,疏可走馬,畫面上疏密相間,錯綜有致。 “郡邑浮前浦,波瀾動遠空。”寫郡邑和遠空的“浮動”,渲染磅礴的水勢。“浮”、“動”兩個動詞下得極妙,使詩人筆下之景都動起來了。 “襄陽好風日,留醉與山翁。”當地習氏的園林,風景很好,山簡常到習家池上大醉而歸。詩人要與山簡共謀一醉,流露出對襄陽風物的熱愛之情。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繪之中,充滿了積極樂觀的情緒。 在這首詩中,詩人在遠望和遙想的結合中,把三湘九派連成一氣;他還把所見江山的空間跨度擴展至無限,由實景化入虛景;再以郡邑浮沉、天空搖曳的幻覺,極寫水勢的浩渺湧蕩。呈現在讀者面前的,是多麼空闊幽渺的天地蒼山。這種表現空闊幽渺的藝術方法,確實令人耳目一新,使人們領略到奇妙的時空景象。 全詩格調清新,意境優美,在描繪景色中,充滿了樂觀情緒,給人以美的享受。“江流天地外,山色有無中”歷來爲人們所傳誦,不愧爲千古佳句。 這首詩給我們展現了一幅色彩素雅、格調清新、意境優美的水墨山水畫。畫面佈局,遠近相映,疏密相間,加之以簡馭繁,以形寫意,輕筆淡墨,又融情於景,情緒樂觀,這就給人以美的享受。王維同時代的殷璠在《河嶽英靈集》中說:“維詩詞秀調雅,意新理愜,在泉爲珠,着壁成繪。”此詩很能體現這一特色。可謂王維融畫法入詩的力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