← 返回首頁

天末懷李白

作者:杜甫

原文

涼風起天末,君子意如何。

鴻雁幾時到,江湖秋水多。

文章憎命達,魑魅喜人過。

應共冤魂語,投詩贈汨羅。

注釋

天末:天的盡頭。當時杜甫在秦州,地處邊塞,所以說天末。 君子:指李白。 鴻雁:比喻書信。 江湖秋水多:這是爲李白的行程擔憂之語。 文章憎命達:意謂有文才的人總是薄命遭忌。命:命運,時運。文章:這裏泛指文學。 魑魅:傳說中的妖魔鬼怪,它喜歡有人經過,以便吞食。這又是比喻李白行程兇險。 應共冤魂語:所以說,應和屈原一起訴說冤屈。冤魂:指屈原。屈原被放逐,投舊羅江而死。杜甫深知李白從璘實出於愛國,卻蒙冤放逐,正和屈原一樣。 汨羅:汨羅江,屈原自沉處,在今湖南湘陰縣。

譯文

【譯文】 涼風習習來自天邊的夜郎,老朋友啊你心情可還舒暢。 鴻雁何時能捎來你的音信?江湖水深總有不平的風浪! 有文才的人往往薄命遭忌,鬼怪正喜人經過可作食糧。 你與屈原有共冤共語之處,請別忘了投詩祭奠汨羅江!

賞析

【賞析】 天寶初,青年杜甫在齊趙一帶初遇當時已名滿天下的謫仙人李白,“醉臥秋共被,攜手日同行”,從此結下了唐詩史上倆位泰斗的不渝友情。李杜之交,既有詩文的同好,更有命運的同憐。生性沉摯的杜甫,既對天才不羈的李白欽仰備至,又爲他傲岸不馴的性格深切憂慮。十數年過去了,當此李白西南流放之日,正是杜甫辭官向蜀,行經秦州時。類似的才高不遇、中心獲咎的經歷,使杜甫對李白的思念更爲強烈,以至到“三夜頻夢君”(《夢李白》)的地步;瞭解也更爲深刻,“冠蓋滿京華,斯人獨憔悴”,當京師收復,貴盛煊赫,攀龍附鳳之時,何以命運對天才如此不公?本詩就作於這種心情之下。 當第一陣秋風從天邊吹來時,詩人陡然想起了流貶途中的故友:季換時移,涼冷侵入,你感到的是什麼呢?是蕭瑟的寒意?是望鄉的悲思?還是天才的不比尋常的興感?詩人多麼希望傳書的鴻雁能捎來李白的音訊,“幾時到”輕輕一問,顯示了詩人的盼切是如何的殷懇,然而江湖萬里,秋水蕩蕩,連鴻雁也難以度越,適足以引動詩人同樣茫茫的憂思。 前四句,憂思同天末來風油然而起,經過兩層設問,更似秋水般地浩浩蕩蕩湧動不已,既見出了詩人對故友出於心愫的關切,也見出了這憂思業已化作了不盡的長恨。由末聯可見,詩人已將對故友的懷念,昇華到了對千百年來不平社會現實的責問:從屈原到賈誼到李白,當然也包括杜甫自己,爲什麼總是才士不遇,志士遭讒?於是我們也更深地體會到了這聯警策的深意。“憎”字、“喜”字用語極險刻,悲憤極深刻:文章佳好,本應爲造物所喜;卻爲何反而被“憎”厭、“憎”恨?可見出世之才必不爲世人所解:而水那邊竊“喜”才人經過的魑魅,當然是影借伺機讒人的宵小,越是“喜”,則越見得他們心地的卑鄙齷齪。屈原流放湘南時,曾因悲憤不可遏,作《天問》以自抒,我想,“文章憎命達,魑魅喜人過”這聯警策,正可爲屈子的悲問作答。